赴港IPO首日暴跌33%,零跑“全域自研”成色幾何
從旗艦新車C01發布,到正式在香港上市,零跑汽車只用了不到24小時。
而從鳴鑼交易到股價暴跌40%,同樣不到24小時。
9月28日,零跑旗艦車型C01上市,售價19.38-28.68萬元,號稱“20萬以內沒有競爭對手”。
不過,對比大嘴們喊出的“500萬內最好的理想L9”和“50萬內最強的問界M7”,零跑的標語聽起來缺了點霸氣。
資本市場對此完全不買賬,29日上市當天,零跑股價從48港元一路暴跌,盤中一度低至28.05港元,跌幅超過41%,最終,上市首日報報31.90港元,跌幅33.542%,市值蒸發超過200億。
作為第四家赴港IPO的造車新勢力,零跑跟“蔚小理”比起來確實差點意思,董事長朱江明將破發歸罪于大環境。他表示,“確實一個不是很好的時間段,因為全球形勢動蕩,處在下行通道。但我們選擇上市,主要原因是我們不在乎當下的時間段,這是一個長跑。我們更關心的是真正的質量如何,盡快拿到我們的市場份額”。
即便朱江明說得沒錯,即便破發早已被市場計入預期,但首日逾33%的跌幅仍顯得過于慘烈。
市場定位模糊
今年前8個月,零跑的銷量數據可圈可點,累計7.6萬輛的交付甚至超越理想、小鵬,可躋身新勢力第一梯隊。
但對零跑來說,問題既顯而易見,又有點無奈。
作為先發者的“蔚小理”們,起步時就堅定了高端化的品牌理念,長期跑在國產“新勢力”第一梯隊,早已把相關細分市場瓜分殆盡。
零跑的首款車型S01定位“智能純電動轎跑”,13-15萬元的價格區間不上不下,最終打了啞炮。
試水后,零跑掉頭向下,轉而跟隨五菱發力微型車市場。隨后推出的零跑T03確實帶來銷量的快速上升,在品牌內,其銷量占比超過70%。
然而,五菱的打法也并非那么容易復制:低至3萬元的起售價,低至88元的單車利潤,對“雙積分”政策的精準理解和活用,以及依靠細分市場的龍頭地位在營銷上玩出各種“花活”……凡此種種,晃得包括零跑在內的一干追隨者踉踉蹌蹌。
雖然銷量還算出彩,但單車利潤問題在零跑的財務報表中顯得有點扎眼。
招股書披露,2019至2021年間,零跑毛利率分別為-95.7%、-50.6%和-44.4%,到今年第一季度,毛利率為-25.21%。規模效應為零跑帶來了一定的利潤率改善,但仍不足以幫助零跑在財務表現上轉正。
零跑汽車招股書 圖源:零跑汽車
對比來看,“蔚小理”們在銷量上雖然沒有大幅提升,但毛利率早在2020年第三季度前就全部實現正值。
更進一步來看,零跑的毛利率在低位徘徊的最重要原因,并非如其他新勢力一樣燒錢投入研發、服務等環節,而是在車輛制造的材料成本上始終難以縮減。
從官方披露的銷售成本結構來看,3年間零跑所用原材料及耗材項目分別支出1.55億、7.42億和41.13億元人民幣,分別占銷售成本整體的67.6%、91.3%和82.9%。今年一季度,這一比重上升至90.1%。
“薄利多銷”的路,零跑沒有堅持,2021年底,他們開始轉向宣傳“全域自研”。
缺錢的“全域自研”
按照朱江明在去年11月廣州車展上的說法,苦心鉆研底層技術6年多,積累的造車相關核心技術以“全域自研”的理念對外公布,全新的零跑C11將成為集零跑技術之大成者。似乎預示著零跑將正式開啟自身的品牌全新紀元。
0人
- 每日推薦
- 股票頻道
- 要聞頻道
- 港股頻道


- 央行等階段性放寬首套房貸利率政策
- 百億級項目頻現 動力電池企業加速“跑馬圈地”
- 國慶長假露營又“翻紅”? 市場火爆亟需規范發展
- 嘉年華郵輪230萬美金大單成交!蘋果PUT單異動
- 能源公司Hammerhead借殼SPAC上市,估值約10億美元
- 人民幣暴漲千點 央行:增強匯率彈性
- 中國電研等四家科創板公司舉行半年度集體業績說明會
- 9月十大牛股出爐!最!半姛崽骸贝鬂q超90%
- 韓國發布“K半導體”戰略 全球半導體爭霸戰升溫活期理財七日年化2.6%
- 中藥板塊逆市上揚,10月看這份機構高關注名單!融資客全月出逃這些賽道,加倉35股超億元